重庆模式

重庆模式

政府主導的经济政策

编辑

薄熙来接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后,重庆经济之所以能在金融海啸时期获得巨大飞跃,得益于吸引大量的外商投资,尤其是原本在沿海地区开厂因成本上涨搬迁至内陆的外商企业。重庆市政府采用贴息贷款、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补助出口创汇等政策,将这些企业拉拢过来。[5]

打黑嚴管

编辑

更多信息: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和李庄案

薄熙来任职一年多后,2009年7月10日起,重庆市人民政府展开一系列的打击黑社会的行动。在此之前,2008年6月,经公安部研究,决定任命王立军调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武警第一政委。

截止2010年5月1日,重庆方面称,打黑行动已抓获涉黑涉恶人员4781人,14个涉黑涉恶团伙受到致命打击。多名涉嫌腐败的警方人员、中共及政府官员落网,包括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杨天庆、谢才萍、张波、张涛等当时被认为是涉黑团伙的组织者被判刑。[6][7]

2010年2月,重庆宣布将原本的交警、巡警合一,组建新的交巡警体制,以更好地维持治安环境[8]。3月,重庆市公安局进行机构改革:所有处室,各个分局,交巡警支队以及所辖区县各分局派出所,从副科到副局的所有领导干部全部“就地免职,重新竞聘上岗”,同时大规模扩充警力,以“整肃警察干部队伍”[9]。

唱红愛黨

编辑

更多信息: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

打击黑社会行动后,重庆市政府提出要求市民歌唱赞扬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歌曲(以代表革命所以称之为“红歌”)、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经典”)、讲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故事”)、传播名言警句(“箴言”)的“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其目的在于借以名为共产党身份推广实际为传统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文化。

集體社會公租房

编辑

薄熙来曾大力推广其在重庆实施的政府公租房政策,该政策与在汪洋任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时期开始执行的廉租房有所不同[10]。公租房申请条件要大大宽松于廉租房,“凡年满18周岁,在主城区工作的本市无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人员及进城务工、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均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11]

薄熙来主政以后,提出“宜居重庆”口号。在2010年,计划未来10年,当年开建500万平方米,3年时间内完成200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并全面改造城市面貌。[12]在薄熙来离任后,公租房的建设在继续推进。[13]

畅通重庆

编辑

为改善重庆市交通状况,重庆市人民政府提出“畅通重庆就要让主城不塞车、乡村有油路”,到2012年,再建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大运力的高速铁路网和完善的市内轻轨网,实现“半小时主城”、“4小时重庆”、“6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目标。[14]

森林重庆

编辑

在2009年,重庆市造林798万亩,对比前10年的总和还多出12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14]

下基層與其它免費大食堂

编辑

其它政府政策包括“官员下基层同吃住(三进三同)”、“打击食品药品行业犯罪行为”、“户籍制度改革”、“贫困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等。[15][16][17]